“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,逐步縮小區域、城鄉、校際差距。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,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,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,破解擇校難題。全會提出的這些做法很具體,抓住了關鍵。”談起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到的教育改革,尤其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,福建教育學院黨委書記趙素文說。
  “推動教育均衡不是削峰填谷,而是固強補弱。”趙素文認為,教育
  均衡應是讓中心校更好,一般校不一般,讓在一般校就讀的孩子享受到和中心校一樣的優質教育,使一般校的師資也能獲得鍛煉和成長。
  按照計劃,到2015年底,我省將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辦學,2017年底,全省85個縣市區和7個開發區,將全面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。
  《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(2010—2020年)》提出,鼓勵優質學校組建教育集團,擴大優質學校輻射範圍。201 1年,小片區
  管理模式在全省39個縣(市)試點,第二年推廣到全省。在實踐過程中,各地探索出不同做法,除福州鼓樓區的學區共同體,還有泉州鯉城區的組團式小片區、福安市的教育集團等。雖然名稱不同,但本質都是以片區內優質校為龍頭捆綁周邊一般校,實行“師資互派、資源共享、統一教學、捆綁考核”。
  趙素文認為,儘管小片區管理實現了幾個統一,但與群眾期待還有一定差距。要實現真正的均衡,一方面,標準化學校的建設步伐要
  加快。如果校舍面積無法擴大,內部設施設備也要均衡,即使是小校,也不能是弱校。同時,要加大教育督導力度,組織隨機、專項督導,加強對師資隊伍、學業質量的評估考核。
  “消除校際差距,關鍵要讓片區內的優秀師資流動起來。”趙素文說,光靠聽課、共同開展教研活動是不夠的,教師互派交流力度應加大,要形成流動的觀念。當然,城鄉師資交流面臨很多現實問題,而片區內的流動比較合理,阻力也較小。
  “義務教育階段,讓孩子開心學習比什麼都重要。”趙素文描繪了她的均衡教育願景——讓每所學校在標準化的條件下辦出特色,讓每個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,快樂學習,健康成長。
  (原標題:讓片區內的優秀師資流動起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81wepa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